实控人背债、净利润腰斩、百倍市盈率,泰凌微“搞钱”之路真是“内忧外患”|IPO黄金眼

  泰凌微在集成电路行业完成了从起步、走起来到跑起来的阶段,但面对资本市场的重重考验,泰凌微的拳头还不够“硬”。

  集成电路行业作为全球信息化时代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由于其涉及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制造等多项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高通、博通、英伟达等为代表的美国厂商由于在芯片设计领域起步较早,凭借长期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在全球半导体设计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目前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诞生了一批走在前列的企业。

  2023年8月8日,泰凌微(泰凌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申购代码787591)发布公告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24.98元/股,对应的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172.25倍,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发行人所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2年静态市盈率(扣非后)平均水平。

  

  本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13.24亿元,其中2.45亿元用于IOT产品技术升级项目,2.21亿元用于无线音频产品技术升级项目,1.59亿元用于WiFi以及多模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升级项目,1.38亿元和5.6亿元分别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发展与科技储备项目。

  

  本次募投项目除发展与科技储备项目外,均已进入备案阶段。

  

  泰凌微经过多年深耕,核心产品的全球排名逐年攀升。然而,实际控制人王维航仍在背负的大额债务风险以及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的市场波动说明,泰凌微还没走出“内忧外患”的境地,A股上市后的道路仍旧充满迷雾。

市占率逐年攀升泰凌微成业界翘楚

  招股书显示,泰凌微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产品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芯片测试四个环节。

  

  从应用领域来看,公司芯片对应的终端应用产品品类较为丰富,比如电子价签、物联网网关、照明、遥控器、体重秤、智能手表手环、无线键鼠、无线音频设备等,主要应用于零售物流、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及消费电子等在内的各类消费级和商业级物联网应用。

  

  公司专注于无线物联网芯片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与突破,经过多年持续攻关和研发积累,公司已成为全球该细分领域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的核心参数达到或超过国际领先企业技术水平。基于此,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终端客户资源,与多家行业领先的手机、电脑及周边厂商或其代工厂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汉朔、小米、创维及英伟达(Nvidia)等多家主流终端知名品牌。

  根据Omdia发布的市场分析,在IEEE802.15.4技术标准所支持的细分芯片领域,2018年度发行人在该细分领域出货量市占率为2.50%,位居全球第八名;2019年度和2020年度,发行人市占率分别为2.50%和3.50%,公司排名上升到全球第七名。

  

  根据Nordic在2021年第四季度公开报告中援引的北欧知名金融机构DNBMarkets的统计,2021年度泰凌微低功耗蓝牙终端产品认证数量攀升至全球第二名,仅次于Nordic。

  在全球竞争的格局中,泰凌微已经成为业界的翘楚。

  但“业界明星”的光环,依然没能盖住泰凌微业绩下滑的发展疲态。

净利润腰斩多项下滑

  招股书资料显示,受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及下游电子消费领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2020-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54亿元,6.50亿元和6.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19.49万元,9500.77万元和4978.56万元。其中。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1年下滑6.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80.48万元,较2021年下降53.31%。

  2023年泰凌微踏上IPO之路的关键时刻,公司业绩下滑也没能及时刹住车。

  今年上半年,泰凌微销售收入为3.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861.3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431.24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32%。

  

  除此之外,泰凌微的核心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也处于波动下滑的状态。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IoT芯片和音频芯片构成,其中IoT芯片又包括BluetoothLE芯片产品、2.4G芯片产品、多模芯片产品和ZigBee芯片产品。产品结构中 2.4G 私有协议类 SoC 产品技术难度层次相较其他产品线较低,且低功耗蓝牙类SoC产品、2.4G私有协议类SoC产品、兼容多种物联网应用协议的多模类SoC产品占比较高,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产品线中上述三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57%、97.50%、92.98%。在下游消费电子细分领域当中,智能遥控、人机交互设备、智能家居和照明领域的收入占比较高,同期其合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3.61%、71.12%和63.89%。

  

  公司产品结构相对集中且低技术类产品占比过高,对下游市场变化、行业变化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公司主流产品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被其他产品替代,公司的生产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

  在经营情况方面,泰凌微在总资产、净资产规模方面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在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方面,公司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如果业绩持续处于下滑状态,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在盈利质量方面,毛利率也同样在走下坡路。受晶圆代工厂产能紧张、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的影响,2020-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82%、45.97%和41.27%。如果未来出现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销售结构向低毛利率产品倾斜等市场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持续推出高毛利率的新产品和开发高利润率的应用场景,公司的主要产品毛利率将持续下降,并进一步拖累公司业绩。

  此外,公司所在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受国家政策鼓励影响发展迅速,市场玩家不断增多且在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若未来泰凌微无法正确把握市场动态及行业发展态势,无法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相应产品,无法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相应产品创新、开发,则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场规模、经营业绩将受到冲击。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下游电子消费市场疲软、低技术类产品占比过高、原料价格上涨、市场“内卷”……令泰凌微“头大”的还不止于此,资料显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目前正背负巨额债务,这无疑为泰凌微的未来增加了一重疑云。

实控人背负巨额债务公司发展“内忧外患”

  资料显示,泰凌微的股东阵容包含了国家大基金、华胜天成及小米长江等。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维航直接持有2.79%股份,通过上海芯狄克、上海芯析间接控制8.07%、7.16%,合计逾18%;还与股东上海凌析微、华胜天成、中域昭拓等多方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22.15%股份,合计拥有和控制股份和表决权比例逾40%。

  为向泰凌有限原股东中域高鹏支付股权收购款项、完成原股东中域高鹏结构化安排的拆除,公司实际控制人王维航以借款方式筹集相关资金导致负有大额债务。实控人王维航若不减持华胜天成股票,则2025年至2027年负债缺口合计超过亿元。

  

  资料显示,王维航已通过处置资产、个人薪酬、对外投资回报所得及获取的长期信用支持资金偿还全部股票质押式回购借款本息,截至2023年6月9日,王维航已不再负有股票质押借款债务。针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剩余并购贷款债务,将根据未来期间的收入、财务和流动性情况,合理、适当地安排并动态调整还款计划,通过出售个人资产等方式提前偿还并购贷款部分本金,以积极有效地减少总体债务规模。

  

  如未来发生华胜天成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个人房产交易价格或处置进度不及预期等情形,将导致王维航还款来源无法落实、还款计划无法有效执行等风险,间接导致泰凌微存在实控人发生变更的潜在威胁,影响公司的稳定发展。

  “后宫”的火还没扑灭,泰凌微未来可能还将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招股书资料显示,公司的供应商主要包括中芯国际、华润上华、台积电、兆易创新、华天科技和震坤科技等。2020-2021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比例分别占当期采购总额的83.80%、79.18%和86.65%。供应商集中程度高,如果发生重大灾害等事件导致供应不足,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内忧”尚未解除,“外患”的风险也仍然存在。

  公司产品下游市场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2020-2021年间,来源于消费电子领域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20%、79.76%和78.09%。消费电子行业存在一定周期性波动,2022全年消费电子板块跌幅达42.18%,需求复苏信号寡淡,主要系受宏观经济、市场供需、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较大,若出现行业需求萎靡、成本上升、景气度下降等不利情形,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

  不难看出,泰凌微上市后即将面临资本市场给出的考题,并不简单。

附件:

Baidu
map